加密货币:1376    |    交易平台:7394
24h成交量: ¥2341.03亿  |  总市值: ¥36510.64亿  |  比特币(BTC)主导:43.5%

暴跌!爆仓!中心化交易所是区块链行业的“黑洞”

资讯新闻
区块链,数字货币,中心化
0浏览· 0评论· 0收藏
可以预料,由于缺乏各类“软硬约束”,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加密资产交易所还是会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投资者们只能自求多福。

9月5日下午5点,比特币再次上演“高台跳水”,从7300多美金的位置垂直下跌,接连击穿多道关口,截止到6日凌晨跌破了6300美元,暴跌了1000美元,创下了年内最快跌速。
 

本次暴跌让比特币投资者们损失惨重,加了杠杆的投资者更是痛不欲生。还有最惨的部分投资者,想要卖出逃生时发现交易所暂停交易,只能看着K线一路向下,剩下一脸绝望。据OK交易所的投资者爆料,昨晚比特币刚开始暴跌,不少加了杠杆的投资者准备平仓或者追加保证金,突然发现多单用户已经无法操作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爆仓。有投资者愤怒的说“投资最悲哀的不是买入了反方向的单,而是明明可以挽回损失却无法操作。”

 

 

OK交易所是加密货币的主流交易平台,受到大量用户的信任,但这一信任却成了这些用户的索命镰刀。事实上,由于加密货币交易所涉及到的资产数额巨大,又一直处于法律监管的灰色区域,各种问题一直层出不穷,给投资者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交易所发生的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交易所与投资人利益博弈造成的,另一类则是交易所因为受到技术水平限制,自身也无法掌控。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类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在传统交易所的运行模式上,会有金融中介机构代理个人投资者的买卖行为,撮合交易,在客观上提升了交易所的作恶及造假成本,为投资者竖起了一道保护屏障。但在加密货币交易所的买卖行为中,中介机构的角色是缺失的,个人投资者直接与平台对接交易,平台的操作空间被放大,既是运动员,又做裁判。现实中刷交易量是交易平台的普遍行为,更严重的是有些交易平台甚至利用信息不对称同时收割散户和项目方。其二由于缺乏客观标准及第三方监管,各大平台项目上市权利实际完全掌握在平台管理方手中,为了将利益最大化,平台往往会放弃项目审核、筛选的义务,甚至主动配合垃圾圈钱项目包装上市,将风险转嫁给投资人。据媒体统计,2018年各主流加密资产交易所上线的项目破发率超过90%,也就是说,大部分的项目只要投资者买入即亏损;

第二类问题存在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内部因素是交易所的技术要求实际非常高,既要保证客户的资产绝对安全,又要兼顾交易效率。目前加密资产交易所与传统金融市场的交易所相比,在技术实力方面还是有巨大差距的,当交易品种和交易人数急剧增加时,交易系统的复杂要求会超出目前很多加密资产交易所的技术能力范围,本次OK的交易暂停可能就是由于交易系统无法承载短时间的交易量剧增而造成系统崩溃。但对于投资者而言,损失是实实在在的,交易所不能把技术问题当成逃避责任的理由;外部因素则主要是黑客入侵,这比系统暂时崩溃更可怕,由于入侵交易所收益巨大,全球很多黑客将加密资产交易所当成重要的入侵对象,一旦得手,损失难以估量。总部位于日本的MT.Gox是早期全球影响力最大的交易所,2013年MT.Gox宣称遭到了黑客入侵,经统计一共损失了85万枚比特币,按当时价格估算大概为4亿美元。黑客入侵事件直接导致了这家全球最大交易所的破产倒闭,但也并不能挽回投资者的巨额损失。

 

“去中心化”、“信息安全”是区块链技术的重要特征,也是区块链技术近年来持续引人关注的重要原因。但加密资产交易所却屡屡发生各种“中心作恶”、“资产不安全”等问题,这是对行业莫大的讽刺。目前业内有很多人在对“去中心化”交易所的理论进行探索,希望能彻底解决中心化交易所的顽疾,但离最终落地应该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可以预料,由于缺乏各类“软硬约束”,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加密资产交易所还是会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投资者们只能自求多福。
 

本文来源:区势传媒  责任编辑:Hayek

声明:本文系区势传媒原创稿件,版权属区势传媒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区势传媒”,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区势传媒是一家“研究型媒体”,专注于区块链经济和数字货币理论研究,旨在让一部分人先看懂“区势”。更多区块链信息请关注区势传媒www.55coin.com,项目推广、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qscm55coin。

 

声明:币币子(bibizi.com)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